云南疾控提醒:认清“毒菌” 远离“谣言陷阱”

新闻要闻 2025-09-15 07:03:00 32361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毒菌野生菌种类繁多,云南远离谣其中不乏有毒野生菌。疾控资讯视野有毒野生菌形态各异,提醒有的认清与可食用菌极为相似,让人难以分辨。陷阱因此,毒菌单凭肉眼和经验判断野生菌是云南远离谣否有毒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谣言一:颜色鲜艳、疾控菌盖上有疣突的提醒野生菌有毒

真相:以颜色判断菌子是否有毒不可靠

例如,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外观洁白无瑕,认清却含有剧毒;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颜色不鲜艳,陷阱食用后却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毒菌资讯视野导致肾衰竭。云南远离谣

谣言二:不生蛆、疾控不生虫的野生菌有毒

真相:虫子能吃的菌子,人不一定能吃

人与昆虫的消化系统差异巨大,例如致命鹅膏毒素对某些昆虫无害,人误食后却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

谣言三:腥、辣、苦、涩、麻、臭的野生菌有毒

真相:菌类的气味和味道与其毒性没有关系

一些剧毒的野生菌,如白毒伞,外观洁白,无明显的特殊气味,人一旦误食却会致命。

谣言四:煮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的野生菌有毒

真相:银针试毒不靠谱

毒菌毒素(如鹅膏毒肽)不含硫或硫化物,无法与银器反应;大蒜中的活性物质对毒素也无分解能力。

谣言五:高温煮透就能解毒,晒干后毒性减弱

真相:“高温消毒”不可靠

一些毒素的化学结构稳定,烹饪温度无法破坏其毒性。别试图用“高温消毒”挑战毒菌!唯一安全的做法是——不采、不买、不吃。

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提醒,预防野生菌中毒,牢记以下两个原则:

管住嘴

千万不要凭经验或“土方法”识别野生菌是否有毒,对不熟悉或无法准确辨别其种类时,不要采摘和不要食用。

早就医

食用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要立即就医。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自行催吐不能代替专业治疗。请记住,专业救治最关键,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救治。

(责编:乔业琼、高雷)
本文地址:http://news.zp-jy.com/html/92c909981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不断夯实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依法治疆篇

上海的文化远比你想的更有料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何立峰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手机规范高效循环利用推进会在京成功举办

共享单车行驶中车轮抱死?平台不能只回一句“推测”

友情链接